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泰国之旅:Wat Rong Khun


在前往泰国Chiang Rai的途中,我经过了一间很特殊的建筑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它。它是多么的洁白,多么的祥和。初时,还以为自己太累,看到海市蜃楼。导游告诉我们,这间佛庙叫Wat Rong Khun,也叫 White Temple。

由于如丝身体不适,我们在佛庙旁的咖啡馆停下休息。傍晚的阳光,照射在洁白的屋顶上,霞光万道,真叫人着迷。它,是多么的神奇。

咖啡馆的老板娘,为人善良又慈祥,她请我们一班人喝水,又送如丝一个止晕的秘方。秘方(泰国民间香料)装在小瓶子里,我们研究了很久,不晓得是用了哪些香料。

我和先生在旁边注视着这间White Temple,不知为什么会有种越看越舒服的感觉。我先生更是喜欢它。

我们在那儿逗留了一会儿,当如丝较为舒服時,就回酒店。第二天,我们再倒回来。

我们是多么期待这第二天。White Temple, 我们回来了!我们更加留意观察,发现全佛庙都是白色,而且贴上玻璃镜片,所以当阳光照射在寺庙时,会发出一道又一道的光芒,光芒万丈,有大千世界的感觉。

白色代表了佛陀的洁白、纯洁。而玻璃片所发出的光芒即代表了佛陀的智慧照亮了地球和宇宙。

佛庙屋顶上的雕上,结合了四种不同的动物,分别代表着土、水、风和火。大象象征土;龙象征水;娥翼象征风;狮子象征火。

从佛庙的前方望去,有如看到了“地狱池”。池中有千千万万的手伸出,似寻求解脱痛苦。一切杂念,贪、嗔、痴即在此。过了一条桥,就是佛堂了。仿佛进入了生死轮回,看到了光明。

在佛堂的墙上,可以看到超人、怪物、飞船、飞车、Matrix等壁画。设计师运用了新观点,新时代的飞天。整个建筑结合了佛陀教育、时代、地球和宇宙的理念,别出心裁。

它让我对佛教有了新的体会。佛在人间啊!处处都有佛。

Wat Rong Khun (Thai: วัดร่องขุ่น) 是一间现代化、非传统的佛教神殿。设计师是 Chalermchai Kositpipat。从 1998 年开始动工,据说预期将在 2008 完成。虽然计划将在2008年完成,但是我们在2008年9月到此一游是,仍然在施工,还未完成。

据说,整个工程可分为9栋建筑物,分别是,the ubosot, the hall containing Lord Buddha’s relics, the hall containing Buddha images, the preaching hall, the contemplation hall, the monk’s cell, the door façade of the Buddhavasa, the art gallery, and the toilets.

这就是Wat Rong Khun的洗手间。名副其实的金碧辉煌!

近镜头:有看到男女图像吗?(左边是男厕,右边是女厕)

佛堂的外观

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现一道的彩虹

未完成的工程

从佛庙的前方望去,有如看到“地狱池”





诗笔

2009年5月8日星期五

可以读书是件很幸福的事

最近重温以前我去尼泊尔之旅的照片,感触特别深,我们城市里的孩子真幸福。

我们的孩子有书桌,他们在地上写字;

我们的孩子有铅笔盒,他们却只有笔;

我们的孩子乘车去上学,他们必须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去上学;

我们的孩子有补习班,他们必须靠自己;

我们的孩子有很多作业本,他们只有那一本。

我们有的。。。。。。对他们而言,是太多了。

要惜福,要知足哦!


这些照片都是我们亲自拍摄的。




他们就是这样读书写字的。他们没有书房,没有书桌,也没有冷气,唯有在屋外的空地写字读书。


孩子们每天都必须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学去。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却是每天舒舒服服地乘车去上学。


他们没有整齐的校服,也没有齐全的文具。在我们出发前,特别为他们购买一些铅笔,虽然数目不多,但,也希望可以帮到他们一些。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所谓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啊,如果你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身心会出问题的”-- 刘墉

近来我们常围绕着有关补习及阅读的课题,我在刘墉的《世说心语》发现一个很有意识的观点,题目是“为时间留点儿白”。在我们的一生,每一天,每一个动作都跟时间有关。补习、阅读和时间更是息息相关。

在这一天的节目,刘墉回答一封很有意思的问题,相信也是很多人都很有困扰的。问题是一位高中生提出的,他说他很用功,天天读书,几乎从来不出去玩儿,他又不笨,读书效果却不见得比那些不怎么用功的同学强多少,为什么?

刘墉在节目中提了两个例子。其一是画廊的故事。他说,最近有个画廊,邀请我去开画展,我说我的作品不多,画廊又那么大,不成。那画廊老板就说,那正好啊,有些画家拿一大堆作品来,我还会叫他少展几张,退回去几张呢,不要以为挂得越多越能卖,错了,挂得密密麻麻啊,反而让人觉得不值钱。


而且欣赏画需要空间,你看,如果长十尺一面墙,中间只挂一张三尺的画,你站在前头,左右都是空白的墙,是不是特别凸显中间那张画?你也更能集中精神,静下心去欣赏。相反的,如果一下子挤了三张画在那面墙上,是不是差多了?

在刘墉的故事里,重点在于如何用时间和集中精神啊!很多人看来总是很忙,但是乱忙、瞎忙,到头来错误一堆,什么都办不好;另外一种人做事看起来很从容,速度也不快,能够按时完成。

这一方面因为他们能力不一样,更因为用时间的节奏不一样,紧锣密鼓、见缝插针,绝对不是最好的节奏,真正懂得用时间的人,反而是有疏有密,在密与密之间留空白的人。

刘墉说,读书是有高低潮的,有时候你明明很用功,却读不下去;有时候你为了应付考试,尽了全力,甚至累得想哭,出来的成绩却好不了多少。这时候你可能把问题都归咎到自己不够聪明,再不然说考运不好,其实很可能因为你用功过度、用脑过度,就像画廊把画排得太密,那些画,那些欣赏画的人完全一样,出来的效果跟感觉,却可能差很多。

说得真好,
就连我自己本身也会有类似的毛病。总是觉得很多事做不完,也做不好的,真懊恼。有些时候脑袋里明明有很多题材要写,偏偏手不如脑袋快,也不如自己的欲望强,每写一半时,又想到一些新的题材,担心把灵感忘了,就开了一个端儿,放着了,继续之前没写好的稿。有时候,明明有很多资料摆在眼前,就是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啊!这会儿好啦!没写好的稿就越来越多,没办好的事也开始堆积如山。

有些时候,越写就越气,索性就开始放肆自己,把手头上的东西放下,出去兜个圈,再回来做。要嘛就跑到露台,瞭望着无边界的大海,寻找在天空中飞翔的老鹰,再躲到厨房里,弄点吃的,满足了自己的肚子,再继续写啊!

这也是一样的原理。先把心放下,回头想想,自己的问题是不是不在太松,而在太紧?刘墉比喻,我们就好像在一个瓶子里头塞东西,一心只想多塞一点。结果真需要的时候,别人都一倒就倒出来了,自己的瓶子却因为太满而倒不出来,就算倒出来也不畅快,断断续续。时间需要留白,大脑需要休息,人生不能够过度的死心眼,或者是勉强,当你发现走到了死胡同,如同作家走到了高原时期,需要的是喘口气,而不是硬干。

时间的掌握很重要,花很长的时间做一件事不代表一定会做得很好。最重要的还是“质”,先歇一歇,让自己的时间留点儿白,吸一吸新鲜的空气,再继续集中精神,很有规划的把工作完成。要是精神不集中,哪怕再花双倍的时间,也无法把事情做好。

所以啊,不要以为让孩子补习越多越好,书读越多越好,成绩一定会更好。刘墉可说得没错:所谓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啊,如果你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身心会出问题的。



阿诗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