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8日星期五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所谓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啊,如果你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身心会出问题的”-- 刘墉

近来我们常围绕着有关补习及阅读的课题,我在刘墉的《世说心语》发现一个很有意识的观点,题目是“为时间留点儿白”。在我们的一生,每一天,每一个动作都跟时间有关。补习、阅读和时间更是息息相关。

在这一天的节目,刘墉回答一封很有意思的问题,相信也是很多人都很有困扰的。问题是一位高中生提出的,他说他很用功,天天读书,几乎从来不出去玩儿,他又不笨,读书效果却不见得比那些不怎么用功的同学强多少,为什么?

刘墉在节目中提了两个例子。其一是画廊的故事。他说,最近有个画廊,邀请我去开画展,我说我的作品不多,画廊又那么大,不成。那画廊老板就说,那正好啊,有些画家拿一大堆作品来,我还会叫他少展几张,退回去几张呢,不要以为挂得越多越能卖,错了,挂得密密麻麻啊,反而让人觉得不值钱。


而且欣赏画需要空间,你看,如果长十尺一面墙,中间只挂一张三尺的画,你站在前头,左右都是空白的墙,是不是特别凸显中间那张画?你也更能集中精神,静下心去欣赏。相反的,如果一下子挤了三张画在那面墙上,是不是差多了?

在刘墉的故事里,重点在于如何用时间和集中精神啊!很多人看来总是很忙,但是乱忙、瞎忙,到头来错误一堆,什么都办不好;另外一种人做事看起来很从容,速度也不快,能够按时完成。

这一方面因为他们能力不一样,更因为用时间的节奏不一样,紧锣密鼓、见缝插针,绝对不是最好的节奏,真正懂得用时间的人,反而是有疏有密,在密与密之间留空白的人。

刘墉说,读书是有高低潮的,有时候你明明很用功,却读不下去;有时候你为了应付考试,尽了全力,甚至累得想哭,出来的成绩却好不了多少。这时候你可能把问题都归咎到自己不够聪明,再不然说考运不好,其实很可能因为你用功过度、用脑过度,就像画廊把画排得太密,那些画,那些欣赏画的人完全一样,出来的效果跟感觉,却可能差很多。

说得真好,
就连我自己本身也会有类似的毛病。总是觉得很多事做不完,也做不好的,真懊恼。有些时候脑袋里明明有很多题材要写,偏偏手不如脑袋快,也不如自己的欲望强,每写一半时,又想到一些新的题材,担心把灵感忘了,就开了一个端儿,放着了,继续之前没写好的稿。有时候,明明有很多资料摆在眼前,就是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啊!这会儿好啦!没写好的稿就越来越多,没办好的事也开始堆积如山。

有些时候,越写就越气,索性就开始放肆自己,把手头上的东西放下,出去兜个圈,再回来做。要嘛就跑到露台,瞭望着无边界的大海,寻找在天空中飞翔的老鹰,再躲到厨房里,弄点吃的,满足了自己的肚子,再继续写啊!

这也是一样的原理。先把心放下,回头想想,自己的问题是不是不在太松,而在太紧?刘墉比喻,我们就好像在一个瓶子里头塞东西,一心只想多塞一点。结果真需要的时候,别人都一倒就倒出来了,自己的瓶子却因为太满而倒不出来,就算倒出来也不畅快,断断续续。时间需要留白,大脑需要休息,人生不能够过度的死心眼,或者是勉强,当你发现走到了死胡同,如同作家走到了高原时期,需要的是喘口气,而不是硬干。

时间的掌握很重要,花很长的时间做一件事不代表一定会做得很好。最重要的还是“质”,先歇一歇,让自己的时间留点儿白,吸一吸新鲜的空气,再继续集中精神,很有规划的把工作完成。要是精神不集中,哪怕再花双倍的时间,也无法把事情做好。

所以啊,不要以为让孩子补习越多越好,书读越多越好,成绩一定会更好。刘墉可说得没错:所谓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啊,如果你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身心会出问题的。



阿诗笔

没有评论: